李干杰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硬仗。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英明决策,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实践动力和根本保障。推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九要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开展连云港等4个城市三线一单试点,出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二是圆满实现《大气十条》目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推动36个重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二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全面支撑。对于水污染物,以排放口为单位确定主要排放口许可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一般排放口仅许可排放浓度。
5可行技术要求各行业可行技术可参照行业可行技术指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要求确定。对于国内外首次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还应当提供中试数据等说明材料),证明可达到与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相当的处理能力。关于排污单位填写内部生产设施编号,若排污单位无内部生产设施编号,则根据《排污单位编码规则》(HJ608)(以下简称《编码规则》)进行编号并填报。5)其他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根据排污单位实际排放有机废气、酸碱废气、等其他废气采取相应措施。
2015年1月1日及以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还应同时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意见确定的排放量的要求。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综合考虑各行业特点,《总则》给出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中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及产能、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等填报要求,以指导排污单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
原则上将主体工程中的工业炉窑、化工类排污单位的主要反应设备、公用工程中出力10t/h及以上的燃料锅炉、燃气轮机组以及与出力10t/h及以上锅炉和燃气轮机组排放污染物相当的污染源,其对应的排放口作为主要排放口。f)排放口类型废气排放口分为主要排放口、一般排放口和其他排放口。有毒有害元素占比中所说的有毒有害元素是指《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直接或者间接为生物摄入体内后,导致该生物或者其后代发病、行为反常、遗传异变、生理机能失常、机体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核发环保部门可根据需要(如采暖季、枯水期等)将年许可排放量按月、季进行细化。
许可排放量包括年许可排放量和特殊时段许可排放量。一般排放口和无组织废气不许可排放量,其他排放口不许可排放浓度和排放量。通常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重金属(有色冶炼等重点行业)等污染物许可排放量。设施参数应该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填写能表征设施生产能力的参数,如设计生产能力、处理能力、尺寸、额定功率、容积等。
4)恶臭治理设施:根据排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水洗、吸收、氧化、活性炭吸附、过滤、或其他措施。4许可排放限值核定方法许可排放限值包括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和许可排放量。
排污单位废气、废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包括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等。4尚未编制技术规范的行业,地方有需要提前发证的,可以参照总则来发证。
排污单位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为可行技术,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排污单位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污染治理技术的,原则上认为具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物处理能力。原则上涉及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以及纳入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中的排污单位,其废水总排放口为主要排放口,其他为一般排放口。3产排污环节及治理设施废气:a)产污环节以及对应的污染物种类产排污环节为生产设施对应的产排污环节名称,依据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意见综合确定。3)脱硝设施:脱硝设施用于NOx的治理,目前脱硝治理设施为低氮燃烧器、SCR、SNCR脱硝设施,排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要排放口逐一计算许可排放量。以下是《总则》各章节的一些要点,可供相关排污单位和发证机关参考:1主要产品及产能排污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排污单位应填报主要生产单元、主要工艺、主要生产设施、主要生产设施编号、设施参数、产品名称、生产能力及计量单位、设计年生产时间及其他。
对排污单位废水主要排放口化学需氧量、氨氮,以及受纳水体环境质量超标且列入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许可排放量。2)脱硫设施:当原辅燃料有机硫及硫化物硫含量较低时,无需采取净化措施即可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依据本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和依法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落实环境质量改善要求。b)分区防控原辅料及燃料储存区、生产装置区、输送管道、污水治理设施、固体废物堆存区的防渗要求,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防渗技术规范要求。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于2017年6月实施,规定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适用于无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排污单位。e)排放口规范化设置要求排放口设置应符合《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若地方有排污口规范化要求的,应符合地方要求。
公用工程中的火炬、放空管等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未明确要求的排放口作为其他排放口管控。其他单项有毒有害大气、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大于3000的;(污染当量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计算)。关于主要生产单元,分为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储运工程。6自行监测管理要求根据《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排污单位应通过自行监测证明排污许可证许可要求的落实情况。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都可以按照《总则》核发排污许可证:1《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第六条所列情形,包括:被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烟粉尘年排放量大于1000吨的。
排污单位承诺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浓度的,应当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总则》的框架与其他行业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将申请与核发程序图像化,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将申请与核发的过程表示出来,更便于排污单位和发证机关的理解:另外,《总则》还强化了渗漏、泄漏防治措施要求: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污单位,针对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渗漏、泄漏风险点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包括:a)源头控制对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液体或粉状固体物质储存及输送、生产加工,污水治理、固体废物堆放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泄漏措施。
因此,本标准中自行监测按照HJ819执行,不再另行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单项年排放量大于250吨的。
对位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环境保护部规定的总磷、总氮总量控制区域内排放总磷、总氮的排污单位,废水主要排放口还应分别申请总磷及总氮年许可排放量。在前一阶段分行业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同志发出这样的疑问有一些没有行业技术规范作为发证指导的排污单位究竟应该依据什么来发排污许可证?同时,随着排污许可工作的推进,各行业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都有着一些共性的原则需要统一。8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总则》给出了排污单位废气和废水主要排放口许可了排放量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实际排放量为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实际排放量之和。7台账及执行报告要求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环境管理台账为排污单位依证排污、自证守法的主要依据,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证监管主要检查内容。
另外,排污单位还应当加强自行监测、台账记录,评估所采用技术的达标可行性。因此,本标准中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按照《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执行,不再另行规定。
单独排入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仅说明排放去向。当原辅燃料中有机硫和硫化物硫含量较高,应采用脱硫设施(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措施。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正在编制中,将于近期发布,其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台账的记录形式、记录内容、记录频次和记录保存要求,以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分类、编制流程、编制内容和上报频次等要求,适用于无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排污单位。2主要原辅料和燃料排污单位申请许可证的时候,应该按原料、辅料、燃料种类分别填写具体物质名称。
标签: 泌尿外科“伤口—感控”两手一起抓 廉价石油将帮助法国在国内道路上部署太阳能电池板 中东已成为千兆瓦级太阳能市场 全球最大的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正式运转 胃肠外科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积极发挥专科护士作用
评论列表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记者了解到,为防治大气污染,十堰市领导高度重视,在全省率先出台环保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10多个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的职责,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与空气质量生态考核补偿办法。
2017年3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与执行一般国家标准之间排放的差异有多大?几个例子就能略见端倪。
要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就需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规划、环评等政策制度,完善环保标准体系,把住环境准入门槛,以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从源头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